档案馆
中山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9月,是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最早批准成立的高校档案馆之一,2001年原中山医科大学档案室并入。2018年3月,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一流大学的整体发展目标,我校成立了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统筹协调图书馆、档案馆、博物(校史)馆的各项工作。档案馆是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利用的直属机构,主体职责为档案管理、档案服务和文化传承。
档案馆内设综合业务办公室、实体档案部、档案编研部、数字档案部和利用服务部,馆舍总面积2210平方米,分布于广州校区南、东、北三个校园,总馆馆址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园模范村513栋,专职档案工作人员22人,全校还有一支300多人的兼职档案工作队伍。
档案馆馆藏门类齐全,共5个全宗、19个门类,馆藏档案总量约25.8万卷,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类档案为主,反映着学校在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方面情况,还包括了中山大学各前身院校形成的历史档案,材料形成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2016年校庆期间,在广东省档案馆的支持下,入藏了我校建国前部分档案的电子文件。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下,档案馆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应用系统建设、电子档案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稳步推进,已建成电子档案收集、管理平台,建立原生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秩序,编制了数字档案馆运行相关的制度及标准规范。未来几年,我们将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可信认证保障建设,实现学校主要业务系统原生性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实现应开放档案的校园网利用,为学校师生、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资讯服务。
中山大学档案馆是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单位,2003年荣获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也多次被评为广东省省直单位档案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目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成员、广东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理事长单位和广东省省直单位档案工作第十三协作组组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