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芳——2024年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6日至27日,2024年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翰墨流芳——开放时代的特藏整理与智慧化服务”为主题,聚焦图书馆特藏资源的保护、整理与利用等议题展开研讨,来自粤港澳三地成员馆的专家学者代表逾90人参加了会议。
26日上午,与会代表共同参加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暨中文古籍整理与特藏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
26日下午,联盟举行开幕式与馆长论坛。开幕式上,何文平理事长(执行)代表年会与论坛主办方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回顾并介绍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强调了联盟在促进三地高校图书馆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吴建中副理事长肯定了青年学者论坛作为青年馆员交流学习平台的重要作用,并对联盟未来发展提出期望,希望联盟能够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倡导开放研究;文奈尔副理事长从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成果谈起,提出新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呼吁各图书馆与会代表建立密切联系,相互学习,进一步激发工作创造力。
馆长论坛以“开放取用图书计划”为主题,由澳门旅游大学李嘉汶馆长主持,并邀请联盟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文奈尔馆长、香港大学图书馆伍丽娟馆长和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彭慧芝馆长作为与谈嘉宾进行分享与讨论。文奈尔馆长首先介绍了开读计划及其概念开发,指出该项目有助于应对学术专著出版危机,提升研究传播和影响力;伍丽娟馆长随后阐述了该计划的实施过程,并分享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彭慧芝馆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开读计划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反馈情况,总结了开读计划的影响力。
27日上午,青年学者论坛举办第一场报告。澳门大学图书馆潘雅茵阐释了古籍保护的内涵特征并介绍了澳门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的资源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唐艳春以华南理工大学科普基地建设为案例,分享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践经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朱文燕分享了数码时代数字化典藏系统对于图书馆特藏的展示与利用;澳门圣若瑟大学图书馆李海琪介绍了圣若瑟修院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计划的开展情况、研究成果和保存对策;暨南大学图书馆莫俊细述了暨南大学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及其整理出版、宣传推广和数字化成果;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张恒重点介绍了“全球地图中的澳门”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分享了地图收集过程中的技术整合与交流合作情况。
27日下午,青年学者论坛举办第二场报告。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杨涛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用户需求为案例,分析了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钟兆燊详细介绍了古籍数码化质检的重要性、研究成效和面临的挑战;中山大学图书馆梁益铭、叶晓丹汇报了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通识教育阅读推广的“逸仙课堂”项目的实施内容、创新特色与成效经验;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马咏欣、廖文婷介绍了浸会大学的特色馆藏资源,并分享了文献保存举措与数字化工作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周丹回顾了南方科技大学资源建设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利用Alma助推电子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成效;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黎佩婷以自动化MARC档案载入为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选择元资料相关Alma新功能助推电子资源建设,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最后,文奈尔副理事长作论坛总结。他指出,本次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聚焦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开放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应对开放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联盟将持续保持交流,进一步加强三地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传播与服务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