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开展2021年第十二次集中学习

发布人:何韵 责任审核人:何文平

       10月13日上午,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简称“文管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1年第十二次集中学习,听取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成飞教授作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发展》的讲座。讲座在中山大学科技楼A座二楼报告厅举行,文管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代表、文管部办公室党支部成员近30人参加。

 

 

 

       沈成飞教授从北洋时代的政治和文化、革命的真理在哪里、从巴黎和会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共产国际的协助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个方面展开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当时大多数国民的脑子里仍保留着帝制时代的旧思想,社会上各种“主义”思潮泛滥。就广义的五四运动而言,它包括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五六月的爱国群众运动两大内涵。前者对后者起了启蒙、觉醒作用,是重要的思想躁动阶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道德;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盲从。马克思和他的学说虽然早在20世纪之初就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所了解,但五四时期才大量地、系统地传入中国,并成为一代先进知识分子苦苦追求的救国救民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类解放的学说,是知识革命时代的价值选择。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沈教授重点讲述了孙中山探寻马克思主义、梁启超介绍社会主义、革命人士译介马克思学说、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赋予了它们新的涵义,使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在新的探索中,创造性地推进和提升近代的思想启蒙。

       沈教授特别从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支持革命的实际行动两方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程,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王天琪主任主持了本次学习,强调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有政治担当,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专家沈成飞教授为我们作报告,让我们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