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映初心】中山大学康乐园红楼的人文解读
人民学者篇·许崇清故居(宾省校屋)
编 者 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推出“红楼映初心——中山大学康乐园红楼的人文解读”系列文章,揭示我校悠久的历史传统、红色基因与康乐园红楼的不解之缘,展现红楼建筑所承载的“人民新中大”和改革开放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勇立潮头、迈进一流的精神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大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期“人民学者”,以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校址以后,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人民教育的著名学者为主线,对留下他们工作生活印记的红楼建筑进行解读。
马岗顶上的宾省校屋
- 1. 中西合璧建筑

宾省校屋坐落在康乐园中区的马岗顶,在南校园图书馆东面郁郁葱葱的乔木之中,一条蜿蜒的小道延伸至它的门前。

宾省校屋依照马岗顶的地形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建筑楼高二层,平面为矩形。建筑立面的采用清水红砖的凹凸机理与大型窗户形成具有节奏感的三个横向分段。宾省校屋的屋顶仿照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歇山顶样式,搭配两个小型烟囱,富有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味。
- 2. 人民教育家许崇清的故居

宾省校屋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人民教育家许崇清先生的故居。许崇清先生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与辛亥革命,是国共合作坚定的支持者。许崇清先生是中山大学建校的筹备委员之一,并在1931年和1940年两度担任中山大学校长,期间积极支持学生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活动。1951年,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通知书,任命许崇清先生为中山大学校长。

1952年~1969年,许崇清先生在宾省校屋居住了17年之久。在担任校长期间,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学校若干重要决策在这座红楼里商议。许崇清先生重要的教育学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也在宾省校屋里完成。
现在,宾省校屋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办公楼。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方法,扎根中国大地,致力于传统乡村社会研究。这座位于马岗顶的红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大学人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探索。
链接:《许崇清文集》


《许崇清文集》于2004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国民教育析义》、《学校之文化与社会之道德化》、《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等50多篇许崇清先生的重要学术论文。其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光明日报》曾报道“被认为是解放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富战斗性和现实意义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吕雅璐主编:《红楼叠影:中山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人文解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黄悦主编:《崇正树德清风亮节 纪念教育家许崇清》,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3. 中山大学官方微信:《雕塑上的中大 | 带你探究雕塑背后的点点滴滴》,2017年7月18日。
4. 中山大学校友会官方微信:《中大春秋| 许崇清:三次执掌中山大学》,2014年5月13日。
5. 许锡挥编:《许崇清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