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中大红楼屋檐上的艺术——瓦当传拓活动顺利开展
为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4月至6月,校工会与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分工会联合举办“触摸”中大红楼屋檐上的艺术——瓦当传拓活动,该活动共举办5场,共计全校39个二级单位近200名教职工及家属参加了活动。
中大的红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也承载了大学精神与文化。红楼上的瓦当原本为保护屋檐与墙体而生,同时美化建筑外观,在融入了大学精神与文化之后,成为了中大的“铭牌”与“名片”。传拓,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将纸蒙在甲骨、铜器、陶器、石刻等表面所刻的文字或图形上,用墨(朱)色将其拓出来,并使这些拓片图形长久相传。本次活动选取三种具有鲜明中大特色的瓦当图样,分别是“中大”“中山大学”“岭南”,旨在将承载中大精神与文化的瓦当与中国传统的技艺相结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大的历史文化。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山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李景文老师现场演示瓦当传拓这一古老技艺。李景文老师一边纯熟拓印,一边详细讲解传拓技法的要点。参与者们在亲手完成瓦当拓印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小生活在康乐园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黄小安女士也参加了活动,她向参与者深情讲述了自己与中山大学的深厚情谊,并亲手制作了校园瓦当拓片。黄小安女士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中山大学康乐园和石牌老校区现存瓦当,并汇集出版《屋檐下往事》摄影集。

此外,6月1日当天还特别开设“六一儿童节亲子专场”。活动全程孩子们热情高涨,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辅导下开启瓦当传拓初体验,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传统传拓技艺与作用的了解,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肩负着保护与利用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大学文化和精神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深受师生欢迎的文化活动,增进师生对中大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