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东山柏园开展2023年第11次集中学习

发布人:周怡昕 责任审核人:何文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简称“文管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于10月25日前往东山柏园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旧址开展2023年第11次集中学习。

       成立于1928年的史语所与中山大学渊源深厚,创办前期曾暂借中山大学地方办公。初创时期的重要参与者,如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杨振声等教授,当时均任教于中山大学,对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论述精神,文管部中心组成员重点就史语所旧址的修复过程及活化利用情况开展调研学习。

 

 

       由于历经近百年沧桑,柏园长期缺乏维护,加之住户的随意改建和加建,导致旧址建筑残损情况比较严重。在省市的关心重视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下,柏园得到细致的修缮和精心的维护,并于2022年10月2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所长蔡凌向文管部中心组成员详细介绍了柏园的修缮和开放的全过程。通过对原始建筑结构的勘探与分析、拆除加建材料、清理污垢粉尘等处理,柏园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修缮后入口处别致的花砖、户内精美的拱门等富有艺术美感且独具柏园特色的建筑构件均得以保留并展现出历史原有风貌。

       2023年4月,柏园活化利用项目入选“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典型案例。目前,柏园一楼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设了“柏园粤书吧”,不仅供市民休憩阅读,还可以举办学术沙龙及历史文化普及活动。二楼设有《此虽旧域 其命维新》主题展览,分为“无中生有的志业”“动手动脚找东西”“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三个部分,向参观者讲述史语所的创立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柏园保护利用的经验。柏园的多元文化空间为市民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雅致的学习场所,为文物活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今日风华重现的柏园,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学术高地之一,也承载了中山大学校史的一部分。在汲取柏园活化利用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文管部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推动文献与文化遗产的研究、利用与传承,真正让文献与文化遗产“活起来”。